在當前全球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背景下,各個國家和地區正面臨著一系列歷史性機遇和挑戰,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著力點。江蘇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南京作為科教優勢特別明顯的省會城市,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科教資源、優良的營商環境,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江蘇指明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向和道路,那就是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實現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這不僅需要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構建未來產業,而且還需要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結構和功能。
江蘇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具備獨特優勢
江蘇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具備獨特優勢。首先,經濟總量大、產業基礎強。江蘇地區生產總值創新高,營收收入和利潤均增速領先,工業優勢突出,特別是在先進制造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全省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6.3%,高質量發展指數居全國第一。其次,科教資源豐富,科技創新能力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和人才擁有量均居全國前列,擁有眾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成果豐碩。這些均為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再次,生態環境優良,綠色發展基礎扎實。江蘇高度重視生態文明構建,水質優良比例高,空氣質量改善明顯,太湖水質穩定等等,這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城市,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更具有其得天獨厚的科教創新、產業聯動、人才集聚優勢。
江蘇要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新一輪發展中,江蘇要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是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圍繞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著手改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堅實的體制保障。二是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強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體的戰略支撐,通過打造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積極融入國家戰略。通過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提升江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助推區域共同發展。四是堅持創新驅動,推進產業升級。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特別是在生物制造、智能電網、新能源等方面。五是實施開放領先戰略,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開放合作平臺,利用好自貿試驗區等政策紅利,激發江蘇省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新優勢。以此構建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推進全省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提升江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江蘇要堅定不移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不斷釋放改革開放的新動力,增強經濟系統性、創新性、競爭性,確保江蘇省經濟社會全面繁榮發展。要通過堅定信念,實干興業,爭取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中成為全國的示范省份,積極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局面。
南京要有效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
作為全國重要的科研中心和生產力基地,南京要不斷鞏固和提升其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上的優勢地位。要通過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深化改革等戰略措施,有效地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一是科技創新引領,構筑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南京市的科技創新成果斐然,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方面展現了南京的科研實力。紫金山實驗室的6G綜合實驗室以及全省近四分之三的重點實驗室集中在南京,顯示出在新一代通信技術和重點科技領域的布局和實力。這為南京在高端制造業、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和創新源泉。二是產業發展升級,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面對全球產業轉變,南京市要把握住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積極引進和培養新興產業。通過與大型企業合作,推進高質量項目落地,優化生產性服務業,同時要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實現持續增長。這些都是推動南京市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點。三是持續深化改革,釋放新質生產力發展潛力。改革是發展的重要引擎。南京市要進一步貫徹實施新政,如科技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以及人才新政等,以解決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問題,也為企業和創新者提供一個更好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
南京還要持續發揮科教優勢,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產業融合、政策支持、人才引進和教育創新等多方面的努力,加快構建全鏈條產業創新體系,釋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潛力,穩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綜合競爭力,為區域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系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