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
首先要堅持科技創新的“四個面向”。在鼓勵學術上自由探索的同時,更要推動科技創新服務于國家重大項目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進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中,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發揮科技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特殊關鍵作用。創新型國家的實力,不僅要體現在高水平科技論文的發表上,更要體現在對先進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上。
其次是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引領作用,圍繞產業創新所需要的技術突破方向,加大聯合攻關力度,攻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我國所具有的超大規模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優勢,可以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供難得的培育條件,只要規劃引領得當,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技術攻關,尊重科技創新和市場經濟規律,完全可以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是科技創新要主動對接產業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第三,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企業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是科技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也是世界一流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途徑。從20世紀的晶體管、集成電路、個人電腦,到21世紀的智能手機、移動操作系統、人工智能大模型,這些新興產業領域里程碑式的重大技術發明,無一不是來自企業。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缺乏足夠多的創新型世界一流企業,是當前創新發展面臨的主要短板。必須千方百計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中。
此外,還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和健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結合的內生機制。加大科技創新成果和人才評價制度的改革力度,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讓企業當好產業科技創新的“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
(作者為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