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圖片丨長江產經智庫線下研討會現場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在劉志彪院長的引領和政、企、學、研各界專家、學者的支持下,始終堅持“熱情、專業、理性”理念初衷,以線上討論和線下研討相結合的模式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相關成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線上討論逐漸成熟和線下研討(第一期)成功舉辦基礎上,在長江產經智庫群廣大群員強烈要求、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和江蘇蘇絲集團友情贊助下,長江產經智庫線下研討會(第二期)于2017年8月27日在蘇州市金科大酒店順利舉行。本次線下研討會以“未來中國的新動能與新產業”為主題,共得到全國政、企、學、研各界專家、學者100多人的大力支持,在此再次對各位參會人員支持表示感謝。同時,作為一次學術研討會,應廣大未能與會專家、學者要求和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我們將發言嘉賓演講整理并分期推送,歡迎各界專家、學者通過留言方式與我們互通有無。
本期推送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的主題演講。
長江產經智庫出品 線下研討第二期
產業間、產業內、公司內、產品內和產業鏈
——產業研究的視角和方法
我們看問題的差異不外乎就是方法和視角,平常的爭議從大的方面看是價值觀的差異,從小的方面看就是研究方法和視角的差異。對于一個研究者來說,更需要一個科學的方法和很好的視角,因此,我利用這個機會分享一下我的產業經濟學研究體會,并主要從方法論的角度對產業經濟學研究進行深入闡述。
1、研究的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
作為研究總量的宏觀經濟學,在相關分析中包括多樣化的指標:如國民經濟總體指標、投資指標、消費指標、金融指標和財政指標等構成宏觀經濟研究的基本單元和語言,而利率、就業、外匯儲備等是宏觀經濟研究的專業術語,二者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搞清楚這些詞語是進行宏觀研究的基礎。
“總供給= 儲蓄+ 消費+ 進口= 消費+ 投資+ 出口= 總需求”是宏觀經濟學中最著名的恒等式,也直觀表征了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我們從投入產出表解釋總量分析、結構分析的主要精髓:某一個產業總供給等于中間投入加基本最初投入,中間投入是中間消耗部分,最初投入是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和增加值,總投入就是中間投入加最初投入,也就是總供給;總需求是中間使用、最終需求加進口和出口之間的差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中間需求、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存貨增加加出口就是總需求;除分產業間外,整個社會也如此,國民經濟的整個活動就是大概這么一個過程。相關過程可以用數學形式表述,這個表述可以把它歸述成很多比較復雜的方程,這個過程也是產業經濟學最起碼的功底。

圖 1 2000年三部門投入產出表
總量特征的宏觀經濟分析存在局限性,為什么總量分析在分析宏觀經濟現象中經常會有失誤、經常會出現說不清楚或者容易出錯。從投入產出表分析我們可以發現:
?。?)總量的宏觀經濟分析省略了中間需求和中間消耗,就是省略了產業部門之間的結構關系和技術經濟關聯關系。如投入產出表第一象限中間投入和中間需求在總量分析中全部被省略掉,凱恩斯基本方程分析中同樣把中間消耗、中間需求、中間投入給省略掉了。
?。?)只反映凈產品的運行情況(認為消耗關系會內部自動平衡,與馬克思再生產理論認識一致)。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第一大部類和第二大部類的平衡是在內部自動實現的,不需要通過產業之間的交換;宏觀經濟學一開始遵循這樣的原理,把國民經濟中的中間消耗部分省略掉了。
?。?)由于做了這樣一種抽象,無法反映中間需求及其結構變動與最終需求的關系,以及對總需求的影響。
?。?)無法反映中間投入及其結構變動與最終產出的關系,以及對總產出的影響。即宏觀經濟學缺乏結構的概念,因此運用到像中國這樣發展過程中結構矛盾很大的國家有較大局限性。
2、產業間關系分析:結構主義宏觀經濟學
產業間關系是產業經濟學要研究的第一個關系,也可以稱之為結構主義的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資源在產業結構之間的分配,它是按照什么原則什么規律進行分類的,服從一個什么樣的基本原理。基于最近我個人總結,我認為結構主義的宏觀經濟學有四種分析角度:
?。?)產業間的比例關系:結構演化分析。 第一,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變動演化規律(稟賦結構改變后,產業結構也會相應地改變)。具體說就是隨著人均收入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三大產業內部結構如何變動,從第一產業到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到什么時候變動,什么時候第三產業占主導,為什么占主導,第三產業哪些部門會占主導的關系。第二,如何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主動地推動經濟發展。要素稟賦決定了產業結構的發展,但是產業結構反過來也會影響發展,因為不同的結構會帶來不同的發展水平;那么,是否可以通過推動結構變動來促進發展,這就要求政府主動作為,即政府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或者干預來實現要素稟賦的動態演變,二戰之后德國的李斯特主義以及日本的產業政策都是遵循這樣一種思想;這條道路在早期時候是有效率的,當然到了一定程度可能要改變形式、手段或者作用機制等。很多研究精力放在怎樣調整結構、用什么樣機制來實現更快的經濟發展,有這樣思維的人我都把他歸結為結構主義宏觀經濟學思想。在這個過程中研究所需要的指標包括勞動指標、資本指標、產值指標及其相互關系,這些指標組合之后得到無數的指標,通過這些指標來反映這些經濟活動;此外,近年來很多學人在努力尋求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研究收入變動對結構的影響或研究結構變動與發展的關系。
(2)產業間的關聯關系:投入產出經濟學。具體研究以下可以做很多拓展的三個關系:第一,在總需求、最終需求與中間需求之間建立傳導性機制聯系,研究這三個中某兩個變動或者某一個變動對其他變動的影響,比如說要考慮到某種最終需求變動之后對各個產業發展的要求。第二,在總供給、附加值與中間投入之間,建立傳導性的機制聯系,這個是從供給方面進行考慮的。比如從附加值變化、構成附加值因素的變化看結構的變動對中間投入、總投入的影響。第三,把前面模型擴展,用于復雜的、動態的情形,如漲價模擬、環保政策、技術變遷、甚至裁軍研究。這個方面現在也是在大力發展。
?。?)產業間的集聚關系:空間經濟學。空間經濟學,嚴格上講他就是講產業在某個具體的地理位置上如何活動的、活動的規律;空間經濟學一開始也是從產業開始出發的:第一,描述產業集聚的特點、性質、規模和水平;第二,解釋特定產業在特定地區集聚的原因;第三,產業集聚的增長與發展含義;第四,產業協同集聚:空間上的定位;第五,在解釋產業集聚原因的基礎上,提出有利于提高集聚水平的政策體系。
(4)產業間的開放關系:國際貿易學。第一,早期的國際貿易,因國家間的發展差距,主要是產業間貿易,具體是基于產業間互通有無的互補性特征,遵循比較優勢原則進行貿易。第二,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家之間發展差距的縮小,發展到人均收入相似水平時,就會出現產業內貿易。產業內貿易是二戰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現象,出現主要原因是盡管收入水平差距縮小但產品高度差異性依然存在;在當今的世界貿易中60% 以上的貿易都是產業內貿易,產業間貿易已經被產業內貿易替代。即基于產品的高度差異性,進口和出口都在同一產業內部發生。第三,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貿易投資一體化,跨邊界的貿易發生在一個公司內的不同國家之間,從而出現了公司內貿易,這就是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化過程,公司內貿易是當今國際貿易中的重要現象,因為當今貿易是跨國公司驅動,投資與貿易連接在一起。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主要基于節省交易成本的動機,因為要跨國經營、一體化運作,利用各國國家不同環節的優勢,在公司內部進行運作,交易成本比較低。第四,經濟全球化時代,全球分工呈現全球價值鏈的形式,由此發生的貿易,叫價值鏈貿易或產品內貿易,這個價值鏈貿易就是在產品內出現的,一個產品分成很多不同的環節在很多國家內進行交換。這種以價值鏈的龍頭來實現的貿易過程在產品內發生,我們把它叫做產品內貿易或價值鏈貿易,他的動機主要要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發展、運輸成本降低、稅費降低,這是我們當今最看重的一種貿易形勢。國家商務部在他的網站中有一塊專門的價值鏈貿易網站,說明已經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3、產業內關系分析:產業組織經濟學
產業內關系就是我們狹義所講的產業經濟學,狹義的產業組織理論就是研究產業內關系的分析,同一產業內部的資源分配,由產業組織經濟學來研究。
?。?)范圍界定。產業內的關系實際上是講一個生產同樣產品、使用同樣服務的一個企業的結合?!巴划a業”這一范疇,不是按照所有制性質劃分,也不是按照企業規模劃分,而是按照商品的性質和用途所作的劃分。這樣,“同一產業”內部,便聚集了若干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規模的企業,用這個視角來進行分析,我把它叫做產業組織分析。
(2)關系性質?!巴划a業”內部,企業之間的關系,存在著諸多關系,如進入與退出,替代與被替代,價格競爭與非價格競爭,競爭與壟斷,合作與非合作,但是核心關系是競爭與壟斷。同行是冤家,但是有可能是合作;同行之間大部分是競爭關系,因為你要競爭消費者,因為你要生存,既然是競爭關系,他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是壟斷。所以,同一行業的關系核心是競爭與壟斷關系;所以產業經濟學研究的核心與主題是研究競爭與壟斷。
(3)按產業公平才是公平競爭。以公平和效率的一對矛盾,來建立競爭標準、競爭規則,鼓勵競爭反對壟斷,保護競爭不保護競爭者,在規模經濟、技術進步的基礎上鼓勵競爭,是產業組織利潤的中心議題。離開了同一產業談不上什么是公平,比如說按照規模來分談不上公平、按照所有制來分大家最反對,其實在中國想要企業競爭要公平的話,國家之間的競爭政策應該是按照產業公平。不同產業之間不能是一樣的政策的,只能是同一產業內部不同企業之間是一樣的政策,這個其實就是公平的。
4、公司內或產品內關系分析
公司內或產品內關系分析是新產業經濟學或價值鏈貿易理論研究的內容,我把它劃分為國內、全球和公司內產品內、公司外產品內這兩種關系,縱向關系反映的是縱向一體化還是非縱向一體化,橫向關系反映的是地理上的差別。左上部分公司經濟學或者國家價值鏈貿易所研究的,在一個國家內部所進行的價值鏈貿易;左下是國家價值鏈貿易,但是這種國家價值鏈貿易不是在一個公司內發生,它是在不同公司間發生的,因此是公平市場型或被俘獲型貿易;但這種關系更多出現在右下的情況里面,是在公司外產品內和全球發生的,這就是多數研究價值鏈學者感興趣的領域,全球價值鏈貿易:公平市場型或被俘獲型,更多的是被俘獲型;但是也有一種情況就是跨國公司投資貿易一體化,全球價值鏈:縱向一體化貿易,這也是價值鏈的一種,但是比較特殊。我們所說的產品內分析視角大概就是這四種。
對于同一產品內各環節的資源配置問題:
(1)資源分配完全在本企業內部進行時,它研究的是公司經濟學,即在一個公司內部,資源是如何配置的,哪些因素影響它?
?。?)如果資源分配通過投資貿易一體化跨越國家邊界,但又完全是在本企業內部進行時,它研究的是公司內的垂直一體化貿易;
(3)當資源分配完全是在國內進行,但是它的邊界又是公司外時,研究的是基于公平市場交易或被俘獲的國家價值鏈貿易;
?。?)當資源分配跨越國家邊界在全球進行,而且又是公司外時,它要研究的是基于公平市場交易或被俘獲的全球價值鏈貿易。
5、最終產品的產業鏈:產業經濟學最需要加強的分析領域
產業經濟學長期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最終產品的產業鏈,產業鏈的分析是產業經濟學最需要加強的領域。我們研究的產業鏈作為一種相互的系統關系存在多種形態:產業價值鏈:發現創造價值的最大環節在哪,價值如何分配;產業技術鏈:發現技術的來源與分布結構;產業競爭力鏈:發現競爭力來自哪里,如何獲取競爭力;產業創新鏈:發現創新出現在哪里;產業融合鏈:發現兩個以上的產業是如何融合為一個新產業的,產業如何跨界的……;如果把各個產業疊加上產業鏈的開放型,則更加有意思。開放性在創新方面的全球創新鏈,我許多年之前提出來要研究全球創新鏈:比如生物產業可能總部設在上海,并在全國各地采集胎兒的臍帶血,然后拿到歐洲進行粗加工,加工完后拿到美國進行精加工,這種形式就是技術研究的創新鏈,這個鏈條是如何分布的我們現在一無所知,科學家知道但是他不能用經濟學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這是一個大問題。
產業競爭鏈我們借助波特理論的5 力模型來分析。一個產業競爭力取決于同產業的競爭、買方競爭、賣方競爭、潛在入侵者和替代品5 個關系,5 個關系決定一個產業處于何種競爭力。大家對波特都非常崇拜,但波特的理論破綻也很多,比如好的產業中有壞的企業、壞的產業中有好的企業,你說鋼鐵不好,鋼鐵好的企業多的很;你說計算機產業好不好,代表未來產業,但是里面死掉的企業多得是。所以,波特講某個產業好還是不好,我覺得他沒有說到問題的本質。

產業競爭力的來源,從縱向產業競爭鏈看,從買方、現有企業競爭到供方這個關系,作為現有的企業,他既是買方又是供應方,這種縱向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他第一個取決于供應商議價能力,第二個取決于客戶議價能力這兩個大的方面,但是在每一個方面又有比如說供應商議價能力取決于供應商重要程度、供應商數量、本企業后向一體化水平;客戶議價能力取決于客戶重要程度、客戶需求量、信息是否對稱、本企業前向一體化情況。
橫向競爭力取決于潛在入侵者、替代品關系以及本企業的競爭者,潛在進入者威脅取決于資源優勢、規模經濟水平和政府保護程度,替代品威脅取決于性價比、產品差異性和替代品競爭性等。

以網紅經濟產業鏈為例。網紅經濟產業鏈其實很復雜,并不像我們平常在各直播平臺看到的那么簡單。我們看到的是最直觀的、簡單的,這個產業鏈涉及粉絲、媒體傳媒公司、電商廣告、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網紅機構哺育、內容策劃以及網紅本身等多種主體,最終才呈現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網紅成果,比如內容網紅的邏輯思維、名人網紅像王思聰及電商網紅等。
6、總 結
1.產業經濟學發展的粗線索
?。?)過去歐美國家的產業經濟學,主要研究同一產業內企業之間的關系,為競爭政策或反壟斷服務,其實是微觀經濟學的簡單翻版,側重于法律的話,又變成了反壟斷。雖然說微觀經濟學里面沒有具體的企業只有標準化的企業,但是在產業經濟學里面具體的企業也不是非常明顯,只是產業經濟學應用型的翻版。
?。?)以日本為代表的產業經濟學,除了產業組織,重點是研究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布局,主要是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服務。
?。?)開放條件下的國際貿易理論,加進了增加值貿易的分析,并且把它與投入產出分析結合起來,這樣產業經濟學與國際貿易合二為一。
?。?)從產品和勞務最終使用的角度看產業鏈,展開對產業經濟的全面觀察和分析,這是產業經濟學深入到“微觀—微觀”分析的重要內容和創新的方向。
2.加強對最終產品產業鏈分析的實踐和理論意義
?。?)從最終產品出發,加強對其產業鏈的分析,不僅可以克服產業結構分析的宏觀性缺陷,而且可以增強對產業微觀關聯性的觀察。
?。?)不僅可以發現最終產品生產中的關鍵的技術環節,而且可以發現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最大的環節在哪里,壟斷優勢在哪里,找到投資價值最大的公司。
(3)當今世界,按產品原則、地域原則制定反壟斷的標準,已經基本失效,必須改按動態的產業鏈原則。其實,當今美國反壟斷法在反壟斷的時候已經失效了,我覺得最根本要從技術方面進行考慮,包括是不是存在潛在的競爭者;即使是一家企業壟斷,也不能稱之為過去意義上的壟斷者并用《反壟斷法》對其進行反壟斷,如果對其反壟斷就是反技術進步。新的標準我覺得可以用產業鏈的標準。
(4 )與國際貿易研究內容相同,就沒有多少存在的必要。
?。?)現在經濟學研究不深入,也發展不下去,也沒有哪個人想過這個體系?,F有的產業經濟學教科書必須改寫,重點補充關于對最終產品的產業鏈分析的內容,甚至我設想,按照產業鏈理論重寫產業經濟學。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產業,一切發展最終要落實到產業上去,而國家產業的強大離不開產業經濟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