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安全生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當前,全國正在復工復產,要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分區分類加強安全監管執法,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復工是為了穩就業、保民生,復產是為了穩經濟、保發展,必須在安全方面守底線、筑防線。近期,各地紛紛出臺支持復工復產的政策,積極破解復工復產的難點、堵點,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復產。在此形勢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實抓細復工復產安全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架設安全生產“警戒線”。面對當前加快復工復產中可能出現的放松疫情防控、忽視安全生產等苗頭問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強化防控疫情和安全風險意識,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和僥幸心理,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一要樹立底線思維和安全紅線意識,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一手緊抓“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手緊抓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二要強化安全指導和教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警覺。對企業而言,只有把安全生產擺到重要位置,樹牢安全發展理念,才能在“安全”基礎上收獲更多利益;對個人而言,只有把安全生產刻在腦中、記在心上,才能在具體操作中不失誤,保障個人和企業的安全。三要加大安全復工復產的正面宣傳。持續宣傳防控疫情的先進事跡,宣傳各地安全復工復產的典型案例。針對當前國內外疫情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況,應教育廣大群眾樹牢戰疫“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的意識,警惕復工復產中可能出現的聚集性疫情和境外疫情加劇導致的輸入型病例,筑牢聯防聯控的思想防線。
扣緊安全管理“責任鏈”。安全風險防范效果如何,事故隱患排查是否全面,問題整改是否到位,都取決于責任落實情況。要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嚴格落實部門主管責任、鄉鎮(街道)屬地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形成責任鏈條環環相扣、壓力層層傳導的工作格局。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大安全監管執法力度,落實安全監管責任。要緊盯生產重點領域、事故多發行業、安全法治觀念淡薄的企業,分區分類加強安全監管執法,嚴格責任追究。要注意發現安全防范的薄弱環節和隱患漏洞,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科學統籌安全生產與防災減災救災。要堅持常態化開展安全指導服務,強化基層監管力量,堅持抓早抓小、快速處置、閉環管理。另一方面,要壓緊壓實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要全面落實“一個出入口、一把測溫槍、一套登記表、一個隔離點、一組宣傳板、一支服務隊”等疫情防控措施,加強企業管理及日常消毒防控措施,確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不誤。要嚴格落實自查自糾,負責人帶班組織安全生產,安排主要經營者、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參與帶班生產作業,依法落實安全自管、隱患自查自糾、責任自負的主體責任,切實把安全貫穿到生產活動各個環節,堅決把牢安全關。
盯住安全隱患“風險點”。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復雜,事故隱患與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必須把疫情防控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相結合,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風險隱患,充分做好應急處置準備,確保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一要深入細致開展排查,加強源頭防范。在人員管控方面,重點抓好無癥狀感染者和入境人員精準防控,加強各地信息溝通共享、健康碼互認和防控措施協調機制,做到政策統一、標準一致,堵住所有可能導致疫情反復的漏洞;在行業管控方面,要緊盯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的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特別要對定點醫院、隔離酒店、危險化學品行業及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設施等領域開展全面系統的安全隱患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二要補齊應急短板,完善各級各類預案。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的應急短板,集中研究對策措施,復盤以往的典型災害事故救援案例,制定完善應急救援行動方案,加強演練,強化技術手段,做好隨時應對處置危險災害的準備。三要加強安全生產指引,防范疫情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面對后續沖擊,各有關部門要針對不同產業開展分級分類的安全生產指導工作,加強對困難行業和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切實落實好疫情防控期間出臺的各項便民利企措施,積極服務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和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深入排查化解可能影響安全穩定的各類矛盾糾紛,推動矛盾化解,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建設安全治理“共同體”。安全生產是復工復產的前提條件,“安全第一”的原則任何時候都不容忽視。安全復工復產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區域一體化、部門聯動化,加強安全生產治理共同體建設,形成合作協作、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和強大合力。要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思維和精細思維,學習掌握各類安全常識和防范技能,不斷提高組織領導、分析預警、應變處置等能力。要倡導政府、行業、組織、團體等多主體制定細致可行的安全管理辦法,如防護用品安全使用指引、落實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疫情防控規范、企事業單位返崗返工人員健康檢測和就診排查隔離標準等。要全面推行全要素網格化社會治理,補短板、強弱項,不斷織密織牢安全網,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營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安全穩定生產環境。
(作者:殷建國,系公安部現代警務改革研究所研究員;繆金祥,系該所教授;王希睿,系該所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