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領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先進技術理論,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還能夠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優質數字資源進行教學科研,能根據學生的生源結構、專業特點進行學情分析,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對此,高職院校應注重校企緊密合作常態化、強調多層次與系統性培訓、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建設,以數字化賦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
注重校企緊密合作常態化
高職院校應采用與企業共建共享合作模式,由院校提供場地和基礎教學設施,企業提供生產設備和技術支持,派遣技術專家參與基地日常管理和教學指導,打造集教學、實訓、研發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成立實訓基地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實訓基地的發展規劃、管理制度,考核參與實踐教學教師的教學成果、項目完成情況;設立專項建設資金,確保實訓基地設備更新、技術升級有充足的資金保障。
學校定期選派教師前往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深入企業了解行業動態、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研究產業與專業的邏輯關系,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專業素質和實踐教學技能;企業選派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到學校參與專業課程教學,將企業實際工作案例、工作流程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實現雙方優勢互補。
強調多層次與系統性培訓
高職院校應構建具有數字特色、全面系統的“雙師”課程培訓體系。針對通用教學能力和專業教學能力,分別開設數字化的“雙師講堂”和“名師名匠工作室”,提供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和培訓機會。培訓涵蓋從基礎到高級的多層次內容。基礎培訓著重普及包括計算機基本操作、網絡基礎知識等在內的數字技術基礎知識,幫助數字技術基礎薄弱的教師熟練掌握日常教學工作所需的基本數字技能;高級培訓重視通過開展前沿應用技術培訓,鼓勵教師將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于學科教育教學。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開發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視頻教程、在線講座等培訓課程資源,方便教師結合自身時間與進度自主學習;邀請專家實施面授培訓課程,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此過程中,引入成功的數字化實際教學案例,引導教師分析討論如何運用數字技術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數字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場景和方法;采用模擬實踐培訓方式,讓教師在模擬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數字技術應用實踐,提高教師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
高職院校應組建校內數字化資源管理團隊,深入各學科教研室全面梳理校內資源,將各教研室集體備課積累的課件、教案等資料電子化,依據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標準分類進行整合,搭建校內基礎資源庫;與企業合作,引入一線生產案例和最新行業技術資料,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提升日常授課的實操性與時效性;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依托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支持教師按關鍵詞、學科分類等多元方式快速定位所需資料,保障搜索的精準性與高效性;引入資源推薦功能,借助大數據分析教師瀏覽、下載記錄,智能推送契合其教學需求與學科發展方向的優質資源,幫助教師節省篩選時間;建立資源審核機制,邀請行業專家、資深教師多維度把關新上傳資源內容的準確性、教學適用性;組建專業技術團隊負責日常運維,時刻監測服務器狀態,及時處理卡頓、崩潰等技術故障,確保教師隨時順暢訪問。
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建設
高職院校應科學制定適應數字化轉型、彰顯本校特色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通過多維指標、多元主體和動態機制全面衡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并結合區域特色和產業需求持續優化評價體系,客觀評價教師的數字化能力和綜合素養。教學能力方面,考察教師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創設沉浸式教學情境、開展課堂教學的能力;實踐技能方面,考察教師在項目開發活動中運用數字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研成果方面,考察教師在數字化科研領域的成果;師德師風方面,考察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行規范、保護學生隱私的意識。邀請企業專家評價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效果等內容,鼓勵教師利用教學反思軟件等數字化工具進行自我評價。
學校應將多元評價體系納入院校績效考核,將“雙師型”教師成果與職稱晉升、績效獎勵有效掛鉤,推動資源傾斜和制度保障,吸引更多優秀“雙師型”人才加入學校。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了解本校教師的工作特點和社會貢獻度,制定更具競爭力和公平性的獎勵性績效考核辦法。對積極參與企業實踐,為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的教師,提升其績效待遇,激發教師教育教學、企業實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開展線上教學技能大賽、教學成果展示等數字化校園文化活動,激發教師的教學創新熱情,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增強“雙師型”教師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有助于培養教師創新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
(作者單位: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本文系江蘇省職業教育幼教大先生“雙師型”名師工作室資助,2022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職教教學創新團隊項目“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及能力形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