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智庫網 > 智觀 > 正文
    學科交叉視角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2025-06-26 09:57: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張 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從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等方面,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作出部署。高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通過人事制度改革破除傳統學科壁壘,激發跨學科創新活力,構建適應新時代需求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創新體系。

    目前,學科交叉融合推進面臨傳統管理模式與“項目群”協同、科研組織模式缺乏對協同創新的有效激勵、學科交叉的資源配置機制需提升等多重挑戰。為此,需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重構高校治理體系,釋放學科交叉的潛力。

    近年來,國家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在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構建創新人才科學綜合分類評價體系、用人自主權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與學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和頂層指引。基于國家政策導向以及學科交叉融合推進的多重挑戰,現從崗位管理創新、評價體系優化、資源配置改革三個維度,深入探討高校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的人事制度改革路徑。

    創新崗位管理模式,建立靈活聘任關系

    設立跨學科雙聘崗位。鼓勵不同學科院系或科研機構開展聯合招聘,精準分析學科交叉融合的實際需求,明確跨學科崗位所需的知識結構、技能組合和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引進具有復合型學科背景的優秀人才。突破傳統院系編制限制,立足學科交叉戰略布局,創新設置雙聘崗位,構建“學院+實體科研機構”“學院+學院”等跨單位聯合聘任機制,允許教師在保持有隸屬關系的同時,在多個學科平臺開展協同工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通過組建“油氣+人工智能”跨學科團隊,實現傳統能源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顯著提升了科研攻關效率。

    推行柔性聘用機制。借鑒“項目制”用人模式,圍繞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組建動態化跨學科團隊,構建“短聘期專項攻關+長聘期穩定支持”的彈性聘用制度,吸引企業、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以兼職或客座形式參與高校研究,通過定期研討、聯合攻關、學術訪問等形式參與學科交叉建設,引入不同領域的前沿知識與創新思維,促進學科深度對話與實質性合作,真正實現“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的資源共享理念。

    優化評價考核體系,激勵協同創新發展

    構建團隊導向的評價機制。聚焦團隊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團隊破解系統性難題的能力為核心指標,將團隊整體成果納入教師評價體系,例如在學術評價中明確跨學科項目主持人貢獻度,支持以團隊產出的標志性成果(如關鍵技術突破、重大社會服務效益)替代傳統論文指標。

    設置獨立職稱評審通道。對從事學科交叉研究的人員實施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破除學科壁壘,強化跨領域專家評議,突破既有評價的標準束縛,化解“學科歸屬感弱、發展路徑受限”的隱性障礙。構建多維評價指標,規避簡單量化傾向,著重考察跨學科成果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上海交通大學在職稱評審中創新設置“交叉貢獻度”指標,涵蓋跨學科課程共建、聯合署名論文、專利集群轉化等維度。

    推行長周期考核與彈性容錯機制。確立長周期的考核基準,以學科交叉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標志性成果為導向,對承擔高風險交叉學科研究的教師,延長考核周期,建立階段性成果備案制,允許探索性失敗,重點評估其研究方向的戰略前瞻性。清華大學在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試點“非升即走”彈性政策,有效緩解科研人員短期績效焦慮。

    創新績效分配激勵機制。對于院系層面,建立跨學科成果共享池,明確交叉研究成果共同使用,在年終績效分配時適當放大激勵系數。對于個人層面,實行“雙重認定+雙重分配”機制,即認可交叉成果,績效雙重分配,同時激活院系與教師雙向積極性。

    探索資源配置改革,支撐交叉平臺建設

    推動大型設備與數據資源共享。通過建立跨學科資源池,整合校內實驗室、儀器設備、數據資源,構建全要素共享型科研平臺,實行校級統籌管理、云端智能調度。上海交通大學成立“轉化醫學研究院”,集成醫學、工程、信息等學科資源,推動精準醫療技術研發。

    動態調整經費分配模式。設立“學科交叉專項培育基金”,聚焦跨學科平臺基礎設施升級、前沿探索性研究及跨院系團隊協作。東南大學聚焦前沿交叉領域,通過“學科交叉青年特支計劃”,首創與學科交叉青年學者沙龍的聯動機制,支持原創成果產出。

    協同引入社會資源。構建“高校主導—社會參與—利益共享”產學研融合生態,通過“項目制合作+機制設計+風險共擔”機制創新,形成“需求牽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閉環模式。天津大學在交叉平臺建設中,聯合行業龍頭企業設立分子化學與材料、大型建設工程安全等13個學科交叉平臺,以重大任務為牽引,匯聚企業資源與高校科研力量。

    學科交叉融合不僅是科技創新的必然趨勢,更已成為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核心使命。通過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統性突破——從崗位設置、評價機制到資源配置——高校能夠打破學科藩籬,激活人才潛能,最終構建起“學科—人才—創新”三位一體的發展新格局。未來,需進一步強化政策協同,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與智力支撐。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人事處)

    (轉載需注明來源:江蘇智庫網)
      編輯:蔡陽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阿娇囗交全套高清视频| 在线a人片天堂免费观看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伦理| 内谢少妇XXXXX8老少交| 黄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一级美国片免费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毛片在线播放a| 动漫精品动漫一区三区3d| 青娱乐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小青蛙在线观看| freehdxxx2018|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久久成人综合网| 欧美xxxx性疯狂bbbb|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毛茸茸bbw亚洲人|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www.欧美色|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中国黄色毛片大片|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男女裸体影院高潮|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波多野结衣久久| 国产高清乱理伦片中文电影| 东京加勒比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