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與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21世紀,創造力已成為人類應對挑戰的核心競爭力。高校美術教育作為培養藝術人才的重要陣地,其傳統教學模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壓力。長期以來,以技法傳授和風格模仿為主導的高校美術教育范式,雖在夯實學生基本功方面發揮了極大效用,但亦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其創造性思維的萌芽。如今,面對數字技術不斷突破藝術表達的邊界、機械重復的技法訓練正逐漸失去其不可替代性的嚴峻局面,高校美術教育該何去何從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
課程設置改革:為創造性思維的養成提供肥沃土壤
以創造性思維培養為導向構建高校美術教育新范式,課程設置改革是基本前提。傳統的課程框架往往注重技法訓練和單一學科知識的傳授,難以滿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現實需求。因此,高校美術課程設置需從跨學科融合、課程內容設計、課程結構調整等維度入手進行系統改革,打造一個開放、多元、動態的課程體系。
設計跨學科課程,激發創造性思維。跨學科美術課程設計有利于打破傳統美術課程單一學科的界限,將美術與文學、歷史、科技等其他學科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在不同學科知識的碰撞中產生新的創意和靈感,從而有效激發其創造性思維。例如,教師在美術與文學的跨學科課程設計中可選取經典文學作品作為課堂主線,引導學生根據文學作品中的情節、人物、環境等元素展開美術創作,在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同時還能鍛煉其將文字描述轉化為視覺藝術表達的專業能力。
引入項目式學習,培養創造性思維。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引入項目式學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美術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其在實踐中鍛煉創造性思維,為未來的藝術創作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具體而言,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特定的主題或目標,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項目任務,學生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需自行規劃創作方案并選取合適的美術表現形式。這一過程既能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在遇到創作瓶頸時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內交流想法、互相啟發的方式,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和想法。
調整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促進創造性思維發展。合理調整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對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改革課程設置時適當減少必修課比例,增加選修課的多樣性,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課程,可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空間。更進一步而言,學生能夠在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而激發其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最終更好地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教學方法創新: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核心引擎
以創造性思維培養為導向,構建高校美術教育新范式,教學方法創新是關鍵環節。傳統高校美術教育多采取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因此,通過探究式教學、數字技術賦能、游戲化設計等多元化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非常必要。
探究式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探究式教學能夠在培養創造性思維層面發揮獨特的應用價值。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或主題,安排學生自主查閱資料、收集信息、作出回答,為課堂探究活動做好準備工作;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和思考。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去思考、探索,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當學生面對復雜問題時會嘗試從多維度展開探索,有助于進一步拓寬其思維視野,為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創造性思維。信息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為美術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美術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的豐富案例和資源可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為美術創作提供更多素材和靈感;數字化創作工具的應用能夠有效打破傳統創作的限制,讓學生更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嘗試新的創作形式;虛擬現實技術走進美術課堂,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體驗,從而激發其對藝術的無限想象,促使其創作出更具創造力的藝術作品。
平衡好傳統技能訓練與創造性思維培養。在創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注意平衡好傳統技能訓練與創造性思維培養也至關重要。傳統技能訓練是美術教學的基礎,不能在注重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忽視甚至舍棄這一部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傳統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例如可在學生臨摹完一幅經典作品之后鼓勵其融入自己的創意和想法進行改編和再創作;或者定期設置開放性主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技能進行主題創作練習,幫助學生在扎實掌握傳統技能的同時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
加強師資培訓:為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以創造性思維培養為導向,構建高校美術教育新范式,加強師資培訓是來源保障。教師作為高校美術教育的關鍵執行者和引導者,其創造性思維水平直接影響美術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發展。因此高校需通過系統的師資培訓,提升美術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水平,使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具備引導學生突破思維邊界的能力。
定期開設主題培訓項目。針對現有美術教師,可定期開設創造性思維養成主題培訓班,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系統講解創造性思維的內涵、特征、訓練方法等內容,幫助教師構建扎實的理論基礎;課后還可組織教師隊伍參觀藝術展覽和創意設計相關的活動,使其掌握、了解最新的藝術潮流和創作趨勢,進一步拓寬美術教師的視野;此外還可定期開展教學創新研討活動,鼓勵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創新想法,提升教師隊伍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鼓勵教師參與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和實踐。除提供主題培訓項目之外,各高校還應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創造性思維的研究和實踐,達到反哺教學的效果,為教學實踐積累更多的經驗。例如,可設立專項研究基金來支持美術教師開展創造性思維培養相關課題的研究,為其提供資金保障;同時還可設立相應的教學創新獎勵機制,對在創造性思維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師予以嘉獎和表彰,以此激勵其他教師將更多精力投身至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和能力提升方面。
兼顧教師專業發展。在對美術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意識和能力進行提升的同時,還應兼顧教師專業發展,這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不可或缺。美術教師需通過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參與專業實踐,豐富自身的專業素養,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保障教學質量;還應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中,為學生設計更多極具創新性的教學活動,在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最終實現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雙贏。
(作者單位為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