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堅持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的鮮明要求。同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步提出“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的鄭重要求。202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再次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努力取得更大成效,確保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落地落實,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這一系列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黨堅持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的強大歷史主動,深刻表明了黨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歷史自覺,開辟了管黨治黨新境界。
深刻認識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的重大意義
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是賡續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新時代國企改革,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殺出一條血路”,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到“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改革精神已經成為改革開放進程中最具標志性的精神路標和最富創造性的精神品格。從偉大建黨精神的發端源頭,到新時代改革精神的最新表達,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體現出突出的歷史性和鮮明的時代性特征,成為指引和支撐中國共產黨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迎來了最好的發展契機,面臨著最有利的發展條件,我們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現實國情,傳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使其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煥發出新的時代生機。
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是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這就意味著,黨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核心,直接關系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前途命運、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途命運。因此,必須確保黨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始終處于領導地位,確保黨在改革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實主體支撐。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為復雜,涉及的利益格局調整和制度體系變革更為深刻,改革措施的關聯性、耦合性、協同性更加突出,迫切需要黨把握航向、指引方向。只有堅持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凝聚起全黨上下的改革信心和行動合力,才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引領和支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前推進,將改革航船推向更為廣闊的未來。
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是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回答好的歷史難題和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黨領導改革的必然性和合法性就在于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和先進性本質。黨要永葆長期執政地位和先進性本質,必須依靠黨的自我革命。我們黨作為擁有90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馬克思主義政黨,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執政,既有集中力量辦大事、凝聚合力創偉業的獨特政治優勢,也有管大黨、治大國的大黨獨有難題。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艱巨繁重,全面從嚴治黨面臨新形勢新要求,解決大黨獨有難題迫切需要從改革精神中汲取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為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強大動能。
準確把握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的豐富內涵
改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也是新時代改革精神的思想精髓。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這一“歐洲形式”的科學理論要轉化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民族理論,必然要經歷一個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實現從“抽象”到“具體”的躍變和升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道路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探索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逐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時代化。黨歷史上的每一個生死轉折節點、每一次重大抉擇關頭,都是依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找到問題的關鍵和核心來解決和推進的,這也是我們黨能夠始終劈波斬浪、無往而不勝的思想密鑰。
改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改革開放歷程中形成的開拓創新、勇于擔當精神。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改革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真刀真槍地改、實實在在地變,必然會遇到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一路走來,能夠戰勝一切強大敵人、一切艱難險阻,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敢于擔當、英勇斗爭。”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精神始終是支撐改革開放從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精神支柱和強大內核,是指引改革開放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精神驅動和思想基礎。正是這種勇于擔當、敢闖敢試的強大氣魄與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昂揚斗志,支撐和保障著改革開放事業的順利前進,不斷開辟更為光明的未來。
改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主動融入世界歷史大趨勢過程中形成的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精神。改革與開放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也是改革不斷向前推進的動力所在。新時代改革精神內在蘊含著主動融入世界歷史大趨勢,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開放的改革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國始終把握世界歷史發展大勢,秉持開放包容的胸懷和兼收并蓄的態度,吸收借鑒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和發展經驗,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在融入世界發展潮流中更好實現自身發展;同時,我國堅持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積極主動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共同繁榮發展注入更大確定性,努力實現中國與世界的互聯互通、共生共享。
(作者劉勇為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王國洪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基地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