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關鍵在于錘煉過硬黨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圍繞黨性問題進行過一系列論述,重溫這些經典論述,有助于增強對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的認識,進而理解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必要性,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提供堅實思想保障。
黨性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特有標識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一個政黨是否具有真正的黨性,取決于其所代表的階級立場和歷史使命。黨性不是所有政黨天然具備的屬性,而是無產階級政黨獨有的政治品格,是其區別于資產階級政黨或改良派組織的標識。列寧在批判資產階級及其自由派集團的“非黨性”立場時指出,非黨性是資產階級的產物,是掩蓋階級矛盾、混淆政治方向的工具。在《社會主義政黨和非黨的革命性》一文中,列寧提出:“資產階級不能不傾向于非黨性,因為在為資產階級社會的自由而進行斗爭的人們當中,沒有政黨就意味著沒有反對這個資產階級社會本身的新的斗爭。”在列寧看來,否認黨性本質上是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張目,是對無產階級政治自覺的消解。無產階級唯有通過“嚴格的黨性”才能使“階級斗爭成為自覺的、明確的、有原則的斗爭”。這意味著,人民群眾只有通過政黨的組織引導和政治教育,“跟著堅強的黨走”,才能實現由“自發”向“自覺”的歷史躍升。因此,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將提升黨性修養明確寫入黨的組織紀律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黨性原則,提升黨性修養,歸根到底是要讓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政治方向、思想根基和實際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在作風上出現問題,根子就在于對黨性的理解不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治“四風”,就是通過持續改進作風,強化黨員干部對黨的根本宗旨的深刻認同,把黨性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牢牢站穩人民立場,才能真正做到對黨忠誠、為民服務,確保作風建設抓出長效,持續推動黨的建設走深走實。
黨性的堅定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理論是否具有黨性,不僅在于其思想內容正確與否,更在于其是否具備批判武器的精神力量。在《“傅立葉論商業的片斷”的前言和結束語》中,恩格斯尖銳批評德國的“絕對的社會主義”,指出其“在理論領域中沒有黨性”,因而“喪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點精神和力量”。理論中的“黨性”,是指無產階級政黨理論要與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內在一致,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區別于空想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和各種庸俗改良主義思想的關鍵。那種借“人性”“博愛”等抽象口號掩蓋階級斗爭、回避現實矛盾的“社會主義”,雖以改善人民生活為名,實則在理論上軟弱無力。列寧則進一步揭示了哲學自身也必須具有黨性。他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的結論中指明:“最新的哲學像在2000年前一樣,也是有黨性的。”在列寧看來,哲學并非脫離社會斗爭的純粹思辨活動,現代社會中哲學的黨性,集中體現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這兩種基本世界觀的斗爭之中,體現為科學社會主義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之間的深刻分歧。拒絕承認哲學的黨性,實際上就是否認理論的政治屬性。
黨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學習、思考中錘煉出來的。理論學習不僅是知識積累,更是黨性鍛煉的重要途徑。學什么理論、怎么學理論,體現著立場、態度和方向,直接關乎黨性修養本身。理論具不具有黨性,直接決定黨員干部能否在思想上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只有不斷增強理論自覺、堅定理論立場,才能在思想深處筑牢黨性之基,在實踐中不斷發揮黨性的實踐作用。新征程上,在理論層面加強黨性修養,首要任務就是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實踐是黨性的最好試金石
在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法國工人運動中,布朗基派堅決抵制蒲魯東主義對工人運動方向的干擾。馬克思對此給予高度評價,明確指出:“在巴黎,在社會黨內,黨性和團結精神仍然占著統治地位。”在馬克思看來,黨性不僅是無產階級政黨組織的穩定劑,更確保了革命方向不動搖。列寧對黨性的實踐作用有深刻認識,他認為黨性不是某種抽象品質,而是在具體實踐中不斷錘煉出來的政治能力和組織覺悟。黨性既是政治開展的條件,也是政治開展的標志。判斷黨員是否有黨性,就要看其是否“最積極、直接、公開地參與自己黨的(不僅是它的杜馬黨團的)各項工作”。列寧明確指出黨性的實踐需要:“嚴格的黨性是高度發展的階級斗爭的隨行者和結果。相反地,為了公開地和廣泛地進行階級斗爭,必需發展嚴格的黨性。”黨性是組織起有原則、有方向的實踐的必要前提,只有在黨性原則指導下,才能將人們的自發斗爭上升為有組織的政治行動,從而推動社會歷史的根本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把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作為終身課題,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黨性是否堅強,最終要在實踐中檢驗;不僅要看態度,更要看行動。黨性不僅體現為政治忠誠、理論清醒,更體現在干事創業、擔當盡責的具體實踐中。在實踐中錘煉黨性,就要不斷校準政治方向、夯實群眾立場、強化責任擔當,通過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嚴格的組織紀律和持之以恒的自我革命,使之由“被動意識”變為實踐中的“主動自覺”,由“組織要求”升華為實踐中的“政治信念”。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動黨風政風持續向好,靠的正是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增強黨性修養,解決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徹底摒棄享樂主義等歪風陋習,敢于斗爭、善于作為,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
(作者:徐健,系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