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5、2016年紫金傳媒智庫連續兩年歲末發布“紫金經濟信心指數”并引發強烈社會反響后,12月28日,紫金傳媒智庫在南京市江北新區研創園第三年發布“紫金經濟信心指數”,該指數包括《中國民眾的經濟信心指數報告(2017-2018)》和《中國經濟信心大數據報告(2017)》兩大板塊,從不同視角反映了中國民眾的經濟信心,并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有所預見。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與江蘇紫金傳媒智庫合作共建“江蘇紫金江北新區創新研究院”簽約儀式也同期舉行。
出席本次發布會的嘉賓有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裴清海,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科技創新局副局長聶永軍,紫金傳媒智庫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周曉虹教授,紫金傳媒智庫副主任、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孫建軍教授,紫金傳媒智庫秘書長、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閔學勤教授,以及數十位紫金傳媒智庫的高級研究員和研究員。經濟日報、香港商報、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南京晨報、現代快報、江蘇衛視、江蘇城市頻道、江蘇廣播電臺、南京日報、金陵晚報、大眾證券報、南京電視臺、南京廣播電臺、新華網、澎湃網、中國江蘇網、新浪網、鳳凰網、中新網、和訊網、交匯點、紫金山、龍虎網、南報網等全國近30家媒體也前來報道。
紫金傳媒智庫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周曉虹
在發布《中國民眾的經濟信心指數報告(2017-2018)》時,紫金傳媒智庫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周曉虹主要介紹了該報告誕生的背景及主要結論。
總體經濟信心指數年度比較
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團隊延續了前兩年隨機抽樣和問卷設計方法(可做持續年度比較),對2017年中國民眾經濟信心當前和預期指數進行調研。通過面向中國北京、上海、深圳、沈陽、成都、南京、鄭州、蘇州、徐州、洛陽、宜賓、鐵嶺和東莞等13個一、二、三線城市5300個隨機樣本的電訪,從國家經濟發展、就業形勢、家庭收入和消費意愿等四方面了解中國民眾對當前經濟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向的評價,獲得民眾的總體經濟信心指數為64.79,相較2016年的CECI(58.90)及2015年CECI(56.68),上升幅度顯著,分別達到了10.00%和14.38%,且2017年的當前經濟信心指數為57.94,遠遠高于2016年同期的50.58和2015年的46.70,增幅分別達到14.55%和24.07%;同時民眾面向2018年預期經濟信心指數為71.64,遠高于50基準線21.64的點,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經濟充滿信心。
具體分析來說,本次研究主要得出以下這些結論:
1,2017年度中國民眾總體經濟信心高漲,同比躍升10%,民眾預期經濟信心指數成功突破70,經濟回暖及十九大順利召開顯著拉抬民眾經濟信心。
中國民眾的經濟信心總指數及當前、預期指數
今年民眾經濟信心指數的大幅攀升與十九大的順利召開不無關系,調查結果顯示,78.72%的民眾認為十九大對我國經濟具有提振作用,在全球經濟回暖的大背景下,十九大提出“美好生活”的目標以及對控制房價的定調無疑給廣大中國民眾吃了一顆定心丸。此外,2017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宏觀經濟穩定性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經濟增速連續9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同時期內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同比名義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以后實際增長7.5%,繼續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加上“三去一降一補”、對實體經濟的振興以及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傳統經濟向互聯網經濟轉型等國家政策,各方面的利好因素共同作用,耦合激蕩,為我國經濟增速繼續在合理區間中高速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增強了民眾對經濟形勢的信心。
2,收入和文化程度越高的民眾傾向于對國家總體經濟抱有更高的信心,且趨勢更加明顯。
總體經濟信心指數的受教育程度比較
總體經濟信心指數的收入比較
在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群體中,民眾的總體經濟信心指數明顯地呈現出隨收入增長而提高的趨勢,尤其是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民眾其總體經濟信心指數達到67.37,排位第一,且信心指數高出月收入在5001-10000元區間的群體近1.5個點,而在去年,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群體信心指數僅排第二。文化程度對民眾經濟信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民眾最看好國家總體經濟發展。高收入群體和高知群體掌握更充分的信息,擁有更理性的邏輯,其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做出的預判或可以作為國家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理性信心預示來年經濟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
3,低收入群體當前經濟信心指數首次邁入“樂觀”區間,經濟改革成果惠及面實現質的飛躍,但該群體的當前信心指數距離預期信心指數仍有較大距離,而且低收入群體的預期經濟信心指數被中等收入群體反超,“馬太效應”更為明顯,發展不均衡問題值得關注。
中等收入群體和低收入人群的總體經濟信心比較
低收入群體對當前經濟的信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經濟改革成果的效度。2017年度,低收入群體當前經濟信心指數達到51.90,而這一指數在去年僅為47.08,表明低收入群體對當前經濟的信心實現了從“悲觀”向“樂觀”的跨越,這也是對我國經濟改革深度和廣度的印證。低收入群體的當前經濟信心指數和預期經濟信心指數相差17.22個點,而中等收入群體在這兩個指數上的差異僅為9.35,二者之差(7.87)比去年(4.81)更高,而且不同于以往,原本更為理性、對預期經濟判斷更為保守的中等收入群體對于明年總體經濟的信心也超過了低收入群體。
4,一線城市總體經濟信心指數重返第一陣營,其中深圳經濟信心指數提升最為迅猛, 新經濟的發展對民眾經濟信心的提拉作用日益凸顯。
總體經濟信心指數的地域比較
總體經濟信心指數的地域比較(一、二、三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