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脫貧攻堅精神就是這一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體內涵即“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這是共產黨人宗旨信仰和意志品質的體現。具體來說,可以分四個層面來理解。
第一個層面“上下同心”,這是我們制度優勢的生動體現。所謂“上”,是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每年到貧困地區視察指導,召開座談會,給貧困地區群眾回信勉勵。正是在總書記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脫貧攻堅戰才取得了全面勝利。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力量,黨的領導的力量。同時,各級黨組織同心協力,五級書記聯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這是我們的組織優勢。所謂“下”,就是社會各階層的力量。譬如:東西部之間的扶貧,定點扶貧等。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要充分看到黨的領導優勢、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第二個層面“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體現的是我們的理論優勢和方法論優勢。首先,黨的領導強調科學的理論武裝,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戰爭年代強調“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脫貧攻堅最艱難,啃硬骨頭的時候也必須集中骨干力量、優勢力量來解決最難最重的問題,這是我們抓主要矛盾這種理論的體現。其次,我們遵循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沒有提過高的、脫離實際的目標,“兩不愁三保障”是解決絕對貧困的基本標準。同時,方法論精準。扶貧不能大水漫灌,要強調精準。譬如“6個精準”,“5個一批”,對于我們的貧困的對象、項目、資金、措施都做到了精準。
第三個層面“開拓創新,攻堅克難”,這是中國共產黨意志品質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內容豐富,其核心要義之一就是艱苦奮斗。沒有艱苦卓絕的斗爭,不可能形成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脫貧攻堅也是這樣,我們要提各種各樣的辦法,要有一種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精神,有的黨員為此還獻出了生命,這都是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體現。這既體現在改變貧困面貌上,也體現在改變落后頑固的思想上。不僅客觀的條件落后要改變,實際上扶貧還包含扶智、扶志。需要我們想盡各種辦法,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解決貧困群眾的思想轉變問題。
第四個層面“不負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宗旨的體現,是初心使命的體現。我們的脫貧攻堅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即馬克思主義的反貧困理論,要求我們實現人類真正的公平。這種公平是經濟、政治和文化公平,不是西方宣揚的形式公平。馬克思主義首先解決的是人類發展的經濟基礎問題,所以我們追求共同富裕。同時,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落到實處。作為一種理論創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中國共產黨人對最高綱領即共產主義的追求和基本綱領以及我們每個階段的任務有機地聯系起來了。我們的“不負人民”,就是要努力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問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問題,為我們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奠定基礎。
(作者為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