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創新發展,既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推動世界共同發展。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局良好,外貿發展呈現較強韌性。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連續8個季度超過10萬億元。其中,貨物貿易出口額達6.13萬億元,同比增長6.9%。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國際環境變亂交織、國際貿易限制增多,特別是美國加征高額關稅的背景下,我國外貿發展取得這一成績實屬不易。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中國產品的強勁競爭力,也得益于我國不斷拓展國際市場、擴大“朋友圈”的持續努力。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共建國家加強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人文交流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拓展了發展空間。在這一過程中,許多企業抓住機遇,用優質產品和服務積極“走出去”,擴大“朋友圈”。例如,在東南亞地區,我國電子產品、紡織服裝、機械設備等深受歡迎,不僅滿足了當地市場需求,也助力當地產業升級發展;在中亞地區,我國能源裝備、建材等產品隨著當地交通及能源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深度融入當地重大基建項目,為區域基礎設施現代化注入動能;在非洲,我國農業機械、電子產品、新能源設備等多種產品深受歡迎,助力大幅提升當地農業作業質量和工效。目前,我國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長2.2%;占全部進出口額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50%之后,今年一季度繼續提升,達到51.1%。
外貿多元化發展不僅推動我國與貿易伙伴的互利共贏,也使我國外貿不再過度依賴少數傳統市場,降低了因單一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為外貿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比如,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2018年是19.2%,到去年已經下降到14.7%;在農產品領域,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占進口大豆總量的比例從2017年的約34%降到2024年的約21%;在能源領域,根據美國石油協會數據,過去一年來我國已從美國第二大原油買家降至第六位。這一轉變不僅體現了我國外貿結構的調整優化,也表明我國經濟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美國不斷升級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給中美貿易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我國積極應對,一方面通過提升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大力開拓其他國際市場,推動外貿多元化發展。我國在國際貿易格局中更具自主性和穩定性,也更具發展韌性。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存在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地緣政治沖突不斷演進、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等風險挑戰,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我國繼續鞏固傳統外貿市場,繼續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合作,將在復雜形勢下持續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全球貿易穩定和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