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以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成為我國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領域。我國以前瞻性戰略眼光錨定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新興產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今年一季度,全國高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高于全部投資,高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6%;截至目前,已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共覆蓋超過80%的制造業行業大類。這些數據表明,新興產業作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的作用日益凸顯,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數字產業再上臺階。數字產業是新質生產力布局的主要領域,去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經達到10%左右。今年以來,數字技術迅速發展,前兩個月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網絡基礎設施能力持續增強,截至3月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39.5萬個,5G用戶普及率達到75.9%,千兆寬帶用戶達到2.18億戶。同時,我國正在大力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作為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人工智能+”加速突破。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今年以來,我國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重點工業領域規模化部署加快,“人工智能+”等創新產品加速突破。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基礎不斷夯實,已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體系,算力規模居全球前列;產品裝備加速迭代,國產廠商研發的人工智能產品已超百款,并在制造場景加速落地;應用賦能扎實推進,大模型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環節得到應用;產業生態持續優化,推進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央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產業集聚。
此外,我國無人機、X熒光光譜儀、細胞和基因治療藥物等標志性產品取得一系列突破,為新興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我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核心動力,產業創新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同時需要看到,我國新興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還不夠高。比如,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只有約13%。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打造一批新興支柱產業。”為此,要加快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和產業鏈鏈長帶動作用,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并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加快打造新興產業集群,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作者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