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國際競爭格局已突破經濟總量單一維度的傳統比拼,逐步演變為創新鏈主導權與產業鏈控制力的多維博弈。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既是一國經濟躍升的核心樞紐,更是大國博弈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的關鍵抓手。產業鏈政策的系統重構與精準施策,恰為這一宏觀進程提供了底層支撐和制度保障。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這一戰略部署深刻揭示了經濟范式轉型的深層邏輯。從理論層面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本質上是技術革命、政策創新與市場機制的協同融合,既要遵循產業升級的內在演進規律,也要強化產業政策的方向性引導。在實踐層面,持續推進產業鏈政策創新,已成為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路徑與制度保障。
一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不僅豐富和深化了基于產業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涵,也在實踐基礎上凝練出了具有理論高度的現代化產業發展范式。
完整性體現的是我國產業鏈具有自身協調運轉、協同升級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在橫向方面,能夠針對產業鏈的相對薄弱環節進行系統性提升,比如大力推動高端芯片制造設備的自主研發;在縱向方面,能夠將現有優勢產業鏈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比如高鐵裝備出口不僅出售整車,還配套有全生命周期服務。
先進性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意味著不僅要在技術前沿領域不斷實現突破,更要構建起技術更新的長效機制。這既包括傳統制造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擺脫“低端鎖定”狀態,實現價值鏈的向上躍升,也包括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積極搶占以量子計算、生物制造為代表的未來發展制高點。這種“舊”的突破與“新”的布局相結合的發展路徑,展現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前瞻性。
安全性表明我國的產業鏈安全需要有更加主動、更有韌性的整體保障。過去我們講供應鏈安全,通常關注的是能不能穩定供貨,新時代的產業鏈安全則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注重形成“產業—科技—安全”一體化的聯動機制。這一安全體系并非單純強調防風險,更強調以“先進”和“完整”為前提條件,形成復雜產業鏈體系的戰略把握能力,在開放中提升自我抵御沖擊的能力。
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以產業鏈為載體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內在邏輯。
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是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首要任務。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是強國之基、富民之本,不僅是抵御風險的主陣地,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依托,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礎保障。只有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才能夠暢通國內大循環,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是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徑。當前,面對全球產業深度重構的新態勢,我國產業結構中仍存在鏈條不全、技術短板明顯等瓶頸,制約著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應從全局視角出發,以產業鏈為牽引,系統推進“補鏈、強鏈、延鏈、育鏈”工程,增強產業體系的韌性和競爭力。這些措施不僅契合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現實需求,更是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貫徹。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動力。新興產業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柱,也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賽道。從人工智能大模型百舸爭流,到人形機器人加速走向應用,一大批現象級高科技產品不斷涌現,為我國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新動能不斷蓄力寫下了生動注腳。當前,以產業鏈為牽引,系統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正在成為我國加快實現現代化進程的關鍵路徑。
在提升產業競爭力中形成協同開放的產業鏈體系。當前,我國積極依托產業鏈核心企業,在重點新興戰略產業領域組建跨學科、跨主體的創新聯合體,強化技術協同與資源集聚。同時,在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前沿領域推進“沿鏈布局、跨域融合”,打造高效聯動、開放協同的全球創新網絡。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更為構建韌性更強、效率更高、競爭力更優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
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我國積極探索系統、精準、高效的產業鏈政策,逐步形成多維完善的政策體系,展現出鮮明的系統治理特征。
強化政策協同,推動政府與市場高效聯動。數智經濟時代,產業鏈政策已不僅是單一維度的調節工具,更成為引導資源配置、優化產業生態的戰略手段。比如,政府通過出臺差異化、精準化的扶持政策,激發了中小企業和新興業態的創新活力,夯實了產業鏈基礎,進一步健全了以公平競爭為核心的法治保障體系,有效防止在特定領域形成壟斷與無序擴張。
突出安全導向,增強產業鏈韌性和自主能力。在國際局勢日益復雜的當下,產業鏈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效率優先的政策邏輯正在向安全發展并重轉變。特別是面對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需要通過政策創新,構建技術替代、戰略儲備、國際合作等多元聯動的安全防線,不斷提升產業鏈的穩定性和自主性。這種安全導向的制度安排,體現了我國主動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加強戰略主動的治理智慧。
推動“點—線—面”協同治理,構建系統化政策支撐。在當今產業鏈高度復雜的背景下,僅依賴局部政策發力難以實現產業發展的整體優化,必須推動“點—線—面”協同聯動,構建系統化的政策支撐體系。一方面,整合信息平臺資源,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協調機制,推動政策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集成”轉變,實現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治理升級。另一方面,以“政府統籌+市場聯動”為導向,聚焦關鍵環節精準施策,優化產業鏈政策協同效率,提升政策效能。
(作者:李玉銀、唐小飛,分別系大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