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黨的二大通過了黨史上的首部黨章。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總依據和總遵循,也是全體黨員言行的總規矩和總遵循。新時代,要牢固樹立黨章意識,切實尊崇黨章,真正用好黨章。
第一,黨章的制定完善,是履初心、踐使命的生動寫照。
作為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我們黨從創建起就重視黨章的制定。
1920年,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在上海成立時就起草了具有黨綱、黨章性質的若干條文。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包含黨章性質的部分內容。黨的二大通過的章程,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紀律等作了具體規定,其框架結構和基本體例為后來修訂的黨章所沿用。
從黨的三大起,形成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黨章進行修改的慣例。黨的四大黨章,明確將黨支部規定為黨的基層單位;黨的五大后修改的黨章,將黨的二大黨章“6章29條”拓展為“12章85條”;黨的六大黨章,明確將民主集中制作為黨的組織原則。此后,受革命形勢影響,黨的二大黨章規定的全國代表大會每年召集一次的制度被打破。
黨的七大首次獨立自主修訂黨章,新增總綱部分,闡明黨的性質宗旨、路線、方針和政策,形式完備、內容成熟,具有里程碑意義。1956年,黨的八大黨章突出強調執政黨應當遵守的政治、組織原則以及應當發揚的工作作風。
1982年,黨的十二大黨章對黨員和黨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成為現行黨章的藍本。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寫入黨章。
第二,黨章的與時俱進,是思想建黨、制度治黨的必然選擇。
首部黨章的誕生,使管黨治黨有了根本大法。100年來,我們黨總是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以更好發揮黨章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指導、規范作用。歷經17次修改的黨章,從最初2300多字發展到如今的近2萬字,每一個條文背后都有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成果支撐。
黨的七大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使全黨形成空前的團結,進而爭取輝煌的勝利。
此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總能及時被寫入黨章,成為全黨的思想旗幟和行動指南。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地位,科學發展觀被寫入黨的十八大黨章。
黨的十九大黨章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可以說,黨章的與時俱進凝結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寶貴經驗和智慧。
第三,黨章的一脈相承,是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根本保障。
在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在不斷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注重刀刃向內,實行自我革命,通過嚴密完善黨章等規章制度,不斷加強組織、紀律和作風建設。
黨的二大強調指出紀律的重要性以及培養紀律的基本原則,強調“要有集權精神與鐵似的(紀)律”。“鐵律”要義與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此后黨章修訂中一以貫之,形成了我們黨嚴明紀律、依紀治黨的政治傳統。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黨的十九大黨章吸收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堅持和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突出維護黨中央權威,有力促進了全黨在政治、思想、組織、行動上的統一。
第四,黨章百年,凝結著黨的初心使命,深刻體現著偉大建黨精神。
首部黨章誕生地,與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交相輝映,彰顯了上海這座光榮之城的紅色基因。近年來,上海深入實施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精心守護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比如,全國首部紅色資源地方性法規《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出臺施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等“一館五址”重要場館修建開放,全市612處紅色舊址遺址和紀念設施認定公布、48處重要遺跡樹碑掛牌,等等。
在上海從事黨史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更要做到不辱門楣、不負重托。要不斷增強弘揚主旋律、為黨傳經弘道的本領,深入挖掘與用好用活豐富的紅色資源,助力廣大黨員干部學黨章、知黨史,恪守初心、勇擔使命,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不懈奮斗。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