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二個結合”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文化底蘊
    2025-07-11 11:14:0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胡 軍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論淵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的邏輯統一,也蘊含著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時代精華,具有鮮明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特征。“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雖然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馬克思主義蘊含的生態自然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念高度契合

    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界先于人與人類社會存在著,它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存在物,是人類的母體,人屬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馬克思不僅承認自然界的客觀實在性及其對于人類的優先地位,還從實踐活動出發去探尋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從而科學地說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地萬物被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運行必須遵循基本的“自然規律”。莊子講,“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認為人與自然萬物有著共同的本源并遵循共同的法則;北宋張載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以及“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思想,強調包括人在內的天地萬物的內在統一性。兩者都表明,人類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基本的生存權利,進而開展相應的生產生活活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態智慧,強調“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一重要思想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傳統自然觀,同馬克思主義認為的“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僅給人類提供了生活資料來源,而且給人類提供了生產資料來源”等相貫通相融合,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賦予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新的生命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解釋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強調人作為自然存在物,不是自然界的主宰,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讓自然更加美好,進而達到理想的平衡狀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億萬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景。2021年中國云南野生亞洲象“北上南歸”之旅歷時110多天、長途跋涉1300多公里,最終在沿途人們的幫助與引導下全部安全返回保護區,立體展現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底蘊。我們要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合理利用、友好保護,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馬克思主義蘊含的辯證生態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的辯證思維高度契合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中得到充分運用。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與自然并非必然對立,認為“那種把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對立起來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他們反對將自然作為人的對立面來看待,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中庸》講到“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管子·立政》曰“山澤救于火,草木植成,國之富也”。這都體現了古人樸素而睿智的辯證思維,認為山水生態與人類發展是統一的,生態本身就是財富,生態好資源才會豐富,才能滿足人類需求。兩者都把保護自然與小到一個個體、大到一個國家協調起來,用辯證統一的眼光看待人、自然、社會、發展等主客體間的認識關系、相互作用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對辯證思維高度重視,強調“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地方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始終思考如何更好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把傳統文化“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運用其中,把握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發展變化的對立統一規律,創造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當前,全國各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綠水青山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致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金山銀山。正如生活在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景邁山的布朗人,世代牢記祖先遺訓,傳承弘揚茶文化,保護完好的千年古茶樹成為當地主要經濟來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糾正了過去對環境與經濟兩者之間僵化對立的錯誤認識,調和了對立、聚合了統一,深刻闡釋了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關系,解放和發展綠色生產力,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馬克思主義蘊含的環境民生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高度契合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人的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與豐富,最終是要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個過程自然包括人的環境權益的滿足。正如,馬克思也認為自然應滿足人類的需求,因此將勞動界定為“就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而占有自然因素,是促成人和自然間的物質變換的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來重視民生民本,貫穿著“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民本思想和人文關懷。《周易》提出,“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蘊含著通過運用天地相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規律來制定適合人民生存政策的道理,說明古人保護自然生態,不僅僅是對自然生態的敬畏和順應,同樣也是為了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是兩者的“最大公約數”,是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大地根深葉茂的根本所在。

    保護生態環境,歸根結底是讓人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更加幸福地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實踐中,始終把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向往作為“國之大者”放在心上,提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些理念從傳統文化中取精用宏、汲古開新,蘊含著“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的生態情感,同時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融入其中,賦予其時代化內涵和現代化表達,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觀點方法。新時代以來,建設美麗中國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管子》中“圣人之處國者,必于不傾之地,而擇地形之肥饒者。鄉山,左右經水若澤”的古訓,用以指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風景如畫的美麗城市、美麗鄉村。新征程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依然迫切,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仍然是黨的使命任務之所在、宗旨要求之所在、施政方向之所在。

    馬克思主義蘊含的協調發展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

    馬克思主義協調發展的理念不僅關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應通過尊重自然環境和善待自然環境達到可持續發展,指出“勞動本身,不僅在目前的條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僅僅在于增加財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批判和反對先行工業化國家“先污染后治理”“過度攫取自然資源”的發展模式。唐代陸贄的《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說“取之有度,用之有節”,認為量入為出,讓土地和人民都能夠得以休養生息才是國富民強的長久之計。這些道理都表明,綠色的、節約的才是可持續的,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可承受范圍內,才能實現永續發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和生態農耕文化,結合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念和觀點,強調“‘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態文明的真諦”“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目的是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使資源、生產、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社會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培育綠色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低碳發展邁出重大步伐,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這是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突破了舊有發展思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是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把握和有力踐行。

    “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新征程上,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面臨一系列新課題新任務。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同當代社會相適應、同現代化進程相協調,更高質量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按照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要求,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的理論內涵,激活其生命力,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載體和傳播渠道,打造現代社會易于接受的生態文化產品,引導全社會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自覺自愿的思想和行動。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的基礎上,對其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加強生態文化頂層設計,加快構建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推進國際交流互鑒,增強生態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作者系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轉載需注明來源:江蘇智庫網)
      編輯:蔡陽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明发布永久在线成人免费| 欧美乱大交XXXXX疯狂俱乐部|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 日本全套xxxx按摩|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jizzjizz视频| 日本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校园春色小说|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毛片 | 日批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狍和女人一级毛片免费的| 啦啦啦在线观看视频直播免费| 黄色软件视频大全免费下载| 很黄很污的视频网站|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毛茸茸bbw亚洲人|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被义子侵犯的漂亮人妻中字|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好男人www社区|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日韩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欧美日韩|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992tv在线|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91大神在线观看视频| 天堂亚洲国产日韩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