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倉即建立在海外的倉儲設施,既是跨境電商的境外重要節點,也是帶動外貿發展的重要平臺。作為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它與強鏈、補鏈、延鏈關系緊密,對于提升國際供應鏈的穩定性、創新性和競爭性有著重要作用。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江蘇有96家企業建設各類海外倉280余家(省級公共海外倉32家),分布在4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美地區占近七成,主要覆蓋工程機械、家紡、家電等產業。比較來看,目前江蘇海外倉的數量、規模、功能與全國領先省份(如浙江)還有相當差距,不能完全滿足本省企業對外貿易和投資發展的需要。同時,海外倉發展一方面面臨供應鏈不穩定性、法規政策變化、建設資金投入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環境風險,另一方面也存在布局失衡、規模效應弱、運營成本高、服務功能單一等困難問題。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提出“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的重大任務。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把優化海外倉布局作為江蘇實現“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的重要抓手,以優勢產業、境外園區為重點,依托上下游產業鏈,布點成線筑網,逐步形成核心節點—高效通路—區域覆蓋的江蘇海外倉全球網絡布局,為建設江蘇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為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從宏觀層面看,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引領,為海外倉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一是在重點區域實施公共海外倉布局戰略。及時搭乘RCEP貿易便利化快車,以租賃、購買和新建等方式優先在亞太地區重要自貿海港、國際航空港以及中歐班列沿線等有利位置布局一批省級公共海外倉。二是積極推動成熟跨境電商模式向外延伸。依托海外倉探索跨境電商“1210”等成熟貿易模式向東道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反向復制的創新路徑,穩步推動制度型開放,促進國內國際要素雙向有序流動。三是大力推進海外倉數字平臺建設。在注重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和存儲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建設省級海外倉數字平臺,完善“9810”貿易管理細則,推進信息共享、監管互認,提供便利化監管。四是切實加強對海外倉的金融支持。出臺支持和補貼海外倉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幫助企業制定清晰的資金籌措計劃,推動金融配套服務跟隨“海外倉”走出去,打通“內保外貸”壁壘。
從微觀層面看,要練強企業內功和激發活力,為海外倉發展提供堅強的硬實力。一要破局海外倉尾端配送困境。充分利用所在區域的物流資源,提升海外倉配送能力,優化站點及配送路線,打通海外倉“最后一公里”,實現貨源與倉容匹配。二要擴展海外倉服務廣度深度。挖掘海外倉的信息匯聚潛力,一方面吸引更多來自全國各地和國際市場的客戶,一方面為海外倉客戶提供更多物流增值服務,提升江蘇海外倉業務規模和市場影響力。三要構建供應鏈價值新體系。通過拼柜出海、共享海外倉等“跨境電商+海外倉”新模式,解決跨境電商物流難題,打破生產端、貿易端壁壘,實現供應鏈“升維”。四要提升外貿全價值鏈參與度。以海外倉作為構建外貿全價值鏈的關鍵基礎設施,逐步將企業自建海外倉轉型為面向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公共海外倉,擴大規模效應,推動更多企業抱團出海。
(作者為江蘇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