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在不同時期主動謀篇布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其共性是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和新優勢,以實現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新時期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應當聚焦新發力點、塑造新結合點。
基礎設施“硬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結合的優先領域。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既應包括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也應包括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應當穩妥推進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硬聯通”建設,運營好已建成項目,提升國際大通道聯通性;持續推進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同時,促進數字技術在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綜合應用,構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陸、海、天、網“硬聯通”體系;加強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技術合作,提升物流運行效率,孕育催生基礎設施建設新需求。
規則標準“軟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結合的制度保障。加快規則標準“軟聯通”既包括在傳統規則、標準方面的協同,也包括對新規則、新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方面的探索。通過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建立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共同構建全球最大規模的自貿區(RCEP)。加強與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等規則標準對話,深化區域規則標準合作,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在貿易投資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共同研究制定標準、規則和制度,深化規則、標準務實合作。加強同沿線國家財政部門、多邊開發銀行、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共同建設高標準的可持續投融資規則。
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是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結合的堅實基礎。既應通過暢通國內大循環,不斷釋放內需潛力,也應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立足國內大市場,發揮比較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通過全面擴大開放實現國內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推動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及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利用好資本、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中國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供給體系。
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結合的重要基礎。既應堅持互惠互利,持續鞏固合作基本盤,也應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深入挖掘與共建國家的貿易潛力,鼓勵優質商品進口,加快發展數字貿易、海外倉、市場采購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對接共建國家的發展需求,推動綠色、數字等領域合作,積極支持清潔能源、生態保護、信息通信、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建設合作。深入發展“絲路電商”,推動與更多共建國家建立電子商務合作機制。打造多元合作平臺,推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互利合作,構建多主體、全方位、跨領域的互利合作新平臺。
推動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結合的核心理念。既要在高水平開放中確保發展安全,又要在維護好安全的前提下推進高水平開放。增強開放監管能力,強化對資本、信息、數據等要素資源在國內外流通的監督和管理,確保穩定供給和高效配置,暢通內外循環,防范化解風險。始終致力于國際安全合作,注重把自身利益與他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統一起來,完善海外利益安全保護,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搭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和地區安全架構,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攜手各國抵御全球性風險挑戰。
(作者為江蘇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