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體育領域表現為,建立健全黨對體育工作的領導、辦人民滿意的體育,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法治道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制度。
一、加快推進體育法修改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頒布,標志著我國多層次體育法律體系奠基。25年來,這部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行業法和跨部門領域法。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體育事業改革進程不斷深入,《體育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體育事業改革實踐急需法律支撐,體育事業發展中政府、社會、市場的關系亟待法律調整,各類主體在體育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急需《體育法》明確,修改《體育法》的現實需要越來越迫切。
二、完善體育行政執法機制
法律的權威在于實施。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結合工作實際,建立體育行政執法相關工作機制,梳理執法依據,明確執法事項,細化執法流程,明確體育行政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的任務、權限、程序和行為規范,普遍建立體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同時要創新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及執法檢査結果公示通報、體育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體育行政執法案卷記錄等管理措施,通過嚴格依法依規開展體育行政執法工作,有效規避執法風險,防止濫用職權。
三、加強體育行政權力監督
體育部門應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持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完善各方面監督制度,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從自身做起,切實轉變體育行業作風。發揮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完善體育部門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立體育部門新聞發言人、突發事件信息發布等制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四、發揮體育普法宣傳作用
按照普法與執法相結合、堅持系統內普法與社會普法并重的基本原則,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把普法納入本部門工作的總體布局,制定本部門普法規劃、年度普法計劃和普法責任清單。國家體育總局先后岀版了《體育法規知識講座》《運動員普法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學習輔導材料》等10余部普法讀物,多次與新聞媒體聯合舉辦體育法知識競賽和有獎征文活動,形成了全社會宣傳學習體育法律法規的良好氛圍。
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法治體系,需要從規范、實施、監督及保障四個方面落實,重點做好加快《體育法》修改進程、完善體育行政執法機制、加強體育行政權力制約、發揮體育普法宣傳作用等相關工作。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是指導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只有認真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住全面依法治體的政治方向,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體對于體育建設的重要意義,才能將全面依法治體的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系、重要保障落實到位。